互联网产品同质化是什么概念?先来看个图体会下:
相信各位都对上面这张图有印象,最初大家只当娱乐一笑。但这背后说明的正是,每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寻找的产品差异点,确实是个稀缺资源。上半场拼流量,下半场拼粘性,这是从业者似乎都了解的结论,但怎么拼?靠技术能力和产品特性可以短时间内创造流量高峰,可粘性却要持续的品牌输出,这场仗,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想好怎么打了吗?
先来看看现在的状态。近期高频次出现的朋友圈地铁广告大赏,各位都看过吧?实话说,从一窝蜂似的追热点,都已经下沉到一窝蜂似的追地点了……但,没策略,没坚持,没情感,没个性。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品牌之战就只能这样玩了?
你能看出这些色块有什么区别吗?
纵观市场,仅成立两年的ofo小黄车凭借清晰的品牌定位和一系列耳目一新的品牌攻势,让用户很快记住了这个改变人们日常出行方式的品牌。
6月2日,ofo小黄车惊艳亮相浙江卫视每周五晚21:20时的《奔跑吧》第五季第八期节目,与男神女神们玩的不亦乐乎。国民单车ofo小黄车巧妙地运用其代言人鹿晗这一高人气明星,达成了与综艺IP《跑男》的第一次综艺跨界娱乐营销,让我们看到了走心、有创意、有自我表达的品牌输出之路。这种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的品牌深度植入方式,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品牌战同质化的今天,极具品牌战略布局的前瞻性,体现了小黄车高频次、多样化、重量级、一致性的品牌传播思路。接下来让我们看看ofo小黄车在这场品牌传播战略布局上还做了哪些事情。
盛世美颜的鹿Boss又在搞事情!
大黑牛展示了“肌肉车”的新玩法
对此,小编专门梳理了ofo两年来的动作,发现ofo在品牌实践上自有章法:产品和品牌齐头并进,时效和远景兼顾。对比国内同质化的表现,ofo在仅半年时间内展开了全球化的品牌战役布局,其发展速度可谓后来者居上。而这对于苦争流量,生造粘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失为一次模范教学。
ofo品牌准则一
注坚持用户思维,摒弃一成不变
先从最近一场以改名为最大动作的品牌升级战开始说起。品牌升级的最前端是,ofo放弃了几百家单车企业想要的“共享单车”四个字,改名叫ofo小黄车。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ofo不升级也完全没问题。资本层面热度一升再升,产品端每个月都有大动作,运维是攻坚战还能自带话题流量,没靠明星,动不动就上热搜的企业还能有几个?ofo并不缺品牌北京中科医院爆光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chaoe.com/yxgc/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