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年全球服务媒体总数达到14亿,中国占全球的21%,到年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占到全球的48.5%。中国的营销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已经无法脱离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轨迹。
所以,在这个时代,社会化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一大标配,甚至在一些互联网公司看来,这就是企业营销的全部。
这就像一次“进化”,整个营销行业因为社会化媒体而不断“迭代”,最终“蜕变”。从长远来看,这只是“营销进化”的一个阶段。未来,营销行业必然还会因为“介质”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当然,未来如何我不做“预言”,因为我不是“大师”。今天,我只说当下,和大家谈谈社会化“疯长”的这几年,我国营销行业经历的几次“迭代”,希望对各位有所借鉴。
社会化1.0:野蛮与草根
年,新浪微博诞生,社会化营销元年开启。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媒体形式,新浪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内容组织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1)和转衰的传统博客相比,新浪微博发布更便利——字的“语录体”即时传达;
2)新浪微博更适合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平台进行浏览,发布信息传播更快,且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容易进行评论和回复,从而形成互动关系;
3)低门槛的UGC模式以及粉丝模式带给用户虚荣感和存在感,让网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一个“演讲者”,而不是“旁听者”;
4)擅长名人营销的新浪沿用了之前做博客的老路,在微博内测初期,吸引了大量名人和粉丝进驻,使之新浪微博更加娱乐化。
所以,这几点便导致了微博迅速蹿红。易观智库的研究数据显示,年中国微博市场注册用户数量将达到万,增长速度创下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之最。
但即便如此,对于社会化营销的发展而言,其在微博初盛阶段依旧是处于蛮荒时代。那个时候,刚刚接触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者,思维逻辑还是传统的“广告模式”,他们考虑的是多少“展示”,而不是其他。
所以,在一些“大师”的指点下,一些草根营销者开始涌入新浪微博,采用各种方式养了一批有一批草根号。不过,因为当时新浪微博还不成熟,也给这些草根好提供了机会。于是,从复制语录、段子笑话到心灵鸡汤、星座占卜等等,几乎我们能想到的细分领域就有草根大号的身影。而且,草根微博号的内容大多粗制滥造、千篇一律,运营多是各种鸡汤、段子复制,甚至皮皮时光机也成为大部分小编偷懒的利器。以众所周知的“冷笑话精选”、“微博搞笑排行榜”为例,当时它们的最高发博频率达到条/天。
那么,企业主呢?他们想到的唯一营销形式就是“硬广展示”——导流(代表淘宝广告)。所以,导致那时社会化营销的竞争关系就是拼资源。据我所知,许多微博营销机构每次转手一次资源都会加至少50%的差价,导致微博资源最终到达企业的报价已经高出几倍有余。而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等,也只能吃哑巴亏。
这就是微博初期的社会化营销现状,虽然整个业态呈现的是野蛮与草根的状态,但至少把中国营销者的视线拉到了社交网络。
社会化2.0:创意与精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chaoe.com/yxgn/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