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婆固东岳庙古酸枣记
李戴,字仁夫,延津人,明朝隆庆二年中进士,隆庆戊辰科罗万化榜:官至尚书赠太保;酸枣阁内刻李戴书写之古文:
吾禀延古酸枣邑也,邑以木得名,必为土之所宜,历观郊野也生则有之,未有成树者,唯石婆固东岳庙后遗一株,其大合抱,其高数丈,宛如怪石壁立,居民皆不知所从来,断碑记则称尉迟敬德奉命重修之役,曾系马挂策其上,所载业,侍御为崇,岳神显灵事涉不经,姑田而不谈,独所云尉迟公旧迹也,则此必唐以前古树也,姑吊古者往往赴观焉。予幼时,静摄村居与表叔雨槐姚公散步其下玩而奇之,兹叨转过里,曲指三十载矣,雨槐公会饮,予问曰:古木无恙乎?曰:翳,已十年,根之旁发一枝,亦且拱矣,见其质坚而不朽,因率高连辈圜墙障之,勿使剪伐及也!予惊而叹曰:何千百年不坏,而坏于今耶,昔召伯巡行南国,憩甘棠树下,人爱之不忍伤,至今遗迹尚存,酸枣非棠,然尉迟公古名臣也,勋伐不减召伯,则此树当与甘棠埒矣,况吾邑以此得名,故不可不知哎耶,咦甘棠以人重,酸枣又兼以地名,则重,雨槐公之重之也,岂徙哉,敬敕数语于石,以告来者。译文:(翻译不当敬请指正)我“大延津”,在古代被称为“酸枣县”,县城是以酸枣树木命名的,酸枣一定适合这里的土壤生长,我看遍了郊野生的酸枣树,都是荆棘丛生,没有长成大树的,唯独我大延津石婆固乡东岳王庙后面遗留了一棵,树干巨大一个人才能抱得了,高有的几十米,宛如一尊奇怪的丑石,树立这那里。当地的居民都不知道这棵树什么时候生长出来的,通过酸枣阁上的石碑断定,这是唐朝尉迟敬德奉旨监督重修岳王庙时候,尉迟公还曾经在这棵枣树上栓过马挂过鞭。根据记载,尉迟公是唐朝李世民的股肱近臣,人民都非常崇敬他的位高权重,所以对岳王神灵灵验不灵验反而都不太关心,只说尉迟公的曾经来过的旧址。所以这必定是唐朝以前的古树啊,凭吊古风的人都络绎不绝亲自来酸枣阁观看。我小时候在表叔姚雨槐老先生家居住,常常和表叔姚雨槐一起在下面散步玩耍,我对这棵古树一直非常好奇,转眼时光匆匆就过去,掐指一算都过去三十年了,表叔姚雨槐公和我一起饮酒,我问他:哪个酸枣古木,还好吧?表叔雨槐告诉我:酸枣树已经生病了十年了,但根旁边有萌发了一个枝条,拱卫守候着那个老古树,古树见其坚硬而不腐烂,大概是因为长得高大吧,雨槐于是告诉我这是“高”、“连”辈族人修建的围墙阻挡,才免得让人剪枝砍伐破坏啊。我大吃一惊,感慨说难怪千百年不损坏,而今被人所损伤,想当年,周朝周召公南巡时候,在一棵甘棠树下休憩,老百姓怀念周召公,不忍心伤害那棵甘棠树,保护起来了,遗迹才能保留到现在,我大延津的酸枣树虽然不是甘棠树,然而尉迟公也是古代名臣,功勋不次于周朝召公,这棵酸枣树应该和甘棠树有一样的待遇才对啊,更何况我“大延津”曾经是以这棵酸枣树而得名“酸枣县”的,真的不应该不爱惜啊,甘棠树是因为周召公才受人重视,被人保护,酸枣树也兼有“酸枣县”地名的意义,应该重视啊,姚雨槐重视珍惜这棵树不是自愿主动的啊,我郑重的写寥寥数语刻在石碑上,用来告诉后人要珍惜爱护这棵“酸枣树”啊。
图一:石婆固东岳庙古酸枣记石刻图二:酸枣新生与酸枣书院新殿图三:酸枣阁尉迟公系马挂鞭处及看护老人陈老先生
作者简介:尹立祥,河南延津人,园林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硕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luoyingxiaoa.com/yxxx/1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