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推进,现在朋友圈聊关于医药企业的多渠道营销的越来越多了,毕竟互联网密切深入每个人的生活,国家也不断在号召推进“互联网+”、“AI+”等等。
近来看有的朋友也在为此热烈讨论、发文、办班,也有朋友来征求懒大叔的意见以备咨询,所以也想了许久,就顺着咨询公司访谈的套路来整理一份清单,以供各位参考。
1.医生是否需要医药营销?这个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如果对此有疑义,可以参考一下顾斌先生所著“我在礼来十八年”医院为何会欢迎医药代表来院指导工作一章。
2.医药营销的本质又是什么?在本大叔看来就是“推广新技术、延续老技术、获取更多效益”。从技术本身而言就具有天然的营销播散属性,这是从技术获利的角度而言的。
3.最传统的医药营销是什么?很多人说是通过医药代表人力推广,本大叔以为这是医药营销的2.0版本,真正的医药营销1.0版其实是“协和大查房”。传统的关于医药新技术是通过类似与查房、病例讨论、业务学习、文献汇报等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学习模式,通过“传帮带”的信息流,实现由医生主动发起,再经实体会议模式层层下传。
4.很明显这样的传统营销模式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另外也明显存在带有各个区域、医院、科室等不同医生的个人/群体色彩的,这也就为什么会有“协和系”、“湘雅系”、“华西系”等不同的临床医生特色了。
5.2.0版的医药营销模式又有什么进步?实现了专业分工,从而为提高医疗效率创造了条件。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传递医药新进展的任务交由医药公司的专业团队:销售部负责推广和采纳反馈,市场部负责布局和协调资源,医学部负责提供学术支持。这样实现了分工合作,比1.0版本那种都由医生来采集临床反馈、获取新进展知识、传递技术技能的模式显然是要高效很多,在实际应用那么多年后被证明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手段。
6.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营销?一方面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但这在本大叔看来这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原因,因为2.0版人力资本投入巨大,虽然有“大投入大产出”一说,但凡是通过人力投入推动的增长终不能实现边际成本的下降。在现在这样一个“野蛮生长已经过去,市场需要深耕细作来拉动”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继续推动或者维持市场获利的增长才是所有公司都在考虑的问题。
7.互联网或人工智能能为医药营销提供什么?虽然具体能够提供什么,或者提供到何种程度目前依然没法看清,但是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通过互联网或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手段是必然可以实现边际成本的降低甚至趋向于零。
8.为什么各家医药公司纷纷都开始涉足互联网营销?因为传统模式大家都在搞,新模式已经有些在搞,可能在将来获利,那么你不搞在将来就会出局的“囚徒困境”思维下,你说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尝试或者布局互联网营销呢?
9.医生有时间接触互联网营销吗?本大叔看来托辞忙没时间看互联网的理由是苍白可笑的,再传统的医生现在也都知道要通过网络来搜索文献消息了,你看看周围有多少医生在使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白斑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chaoe.com/yxgc/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