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打车软件的盛行,人们不仅省了钱,交通也变得便捷了。但无论对嘀嘀还是快的,他们在改变着人们交通出行方式的同时,也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到底他们为何如此拼命?谁又能坚持到最后,成为胜利者?都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嘀嘀快的烧钱大战白热化
近段时间,嘀嘀和快的这两个打车软件在市场上是吵得沸沸扬扬。一家公司号称,乘客用自己的软件打一次车就可以补贴10块,另一家公司马上就宣布每次补贴都比对方多一块。于是越来越多的乘客和司机开始在自己的手机里装上打车软件,尽情享受这场打车盛宴。但是大家都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两家公司要拿出这么多钱来补贴乘客和司机呢?来看看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分别在北京和杭州的调查。
王秒: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门去韩国大使馆,谢谢。
王秒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她现在每次出行都会用打车软件叫车。
因为北京一直就不太好打车。就是有的时候天气不好,然后大街上打不到车的时候,我觉得比较方便,然后还有就是,比如说早晨,要去机场,前一天就预约一下,第二天早晨就怕打不到车。
5分钟之后,出租车如期而至,王秒上了车
王秒:第一个路口右拐。
司机:在右边?再右拐,调也不好调,前面不好走,上三环可以吧。
王秒:可以可以。
十分钟后,王妙到达目的地。车费总共是20元,但王妙通过手机支付,只需要付8块钱。这次使用嘀嘀打车软件,公司返给了她12元现金奖励。
王秒:记价器是20,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省了12是吧?
王秒:对,我们来看一下。
王秒告诉记者,其实,这次打车,她连这8块钱也省下了。
王秒:现在再分享10块钱,相当于我刚才打车花了8块钱,我再分享一下10块钱,我还赚了2块钱。
记者:你怎么分享10块钱。
分享 王秒:就是分享到 王秒说,自己刚刚点击了手机屏幕下方的分享,就发了一张嘀嘀的图片到自己的 最近优惠越来越利率越来越大了,短途的话省钱省的特别多。
王妙说,现在嘀嘀和快的两家在竞争。每次使用叫车软件,再用手机支付的话,两家公司都会立即返回10元现金甚至更多,所以特别划算。
像王秒这样的年轻人,手机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出行软件,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与公交车,地铁,出租相关的软件不在少数,然而最近,打的却成了她的主要出行方式。
因为冬天等公交车太冷了,地铁有的时候又挤,所以如果打车像现在这么便宜的话,因为好像地铁也要涨价,如果地铁涨价再跟我打车这么比,其实差不多多少钱,如果那样的话可能还是打车舒服一点。
王秒已经成了打车软件的忠实用户,而越来越多的出租司机也在抓紧享受这这场补贴盛宴。王志国是来自东北的出租车司机,在杭州开出租已有五年半的时间。现在,他上车的第一件事情是打开新装备,就是方向盘前方左右两边装了打车软件的这两部手机。
这两部手机里装的两款打车软件,就是当下人们传说中的打车神器。只要乘客使用了这两款打车软件叫车,并采用软件各自绑定的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支付,不仅对乘客有返现,司机每天也各有十单的奖励。扫 王志国:快的五个高峰期的50块钱,其余五个算做平谷(音)拉5块钱,就是75块钱,嘀嘀有十个,每个10块,块钱,扫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等于给你返现就有块钱?
王志国:对的。
王志国说,他现在每天都能用满这些奖励。因此每天都可获得嘀嘀和快的提供的返现奖励元,而这样做的成本只是多支付一些话费和上网流量费。
王志国:我办了5个G的流量,50块钱,电话费两个手机加起来,每个月差不多要块,增加的就是这部分的费用。
王志国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嘀嘀的幕后老板是腾讯的马化腾,而快的的幕后老板是支付宝。自从今年初嘀嘀和快的两家竞相推出了返现奖励活动之后,王志国每天忙碌艰辛的跑车一下子变得愉快而充实。他这阵子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第一次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的乘客,因此,不得不经常客串一把软件推销员的角色。
王志国:刚才是你叫的我的车吗?
乘客:对。
王志国:你用的不是快的吗?
乘客:是啊。
王志国:哦,快的打车。你用支付宝支付还是现金?
乘客:支付宝。
乘客为记者演示使用支付宝付款可以得到更多奖励
每当看到乘客成功地完成支付,王志国就非常满足,因为乘客的打车费一下子减去了十几元,自己的账户里同时多进账十元或五元,双方皆大欢喜。王志国说,他要替司机和乘客们感谢在快的和嘀嘀打车背后买单的马云和马化腾。
王志国:乘客受益,我们司机其实也受益。您说呢?其实三方都受益,马云和马化腾在后边也在笑。因为他投了这么多钱,大家很热闹的在用,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好事。
王志国说,嘀嘀和快的这场烧钱活动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都像是天上掉馅饼。返现奖励开战这一个月来,自己的收入有了大幅上涨。
王志国:这一个月收入就多了,通过他们这个活动,(奖励)块钱上下吧,每一天,这一个月差不多要多多块钱。
一个月凭空能多赚多元,王志国很高兴,他希望补贴持续得越久越好。而随着补贴大战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司机也正忙着给自己的手机加装软件。
嘀嘀打车在北京南站出租车总站设立推销网店
嘀嘀网点推销员:师傅,到时候给您打电话,现在办不了,等你完了我会联系你们。再稍等一下。
司机:到时候改号我这样就行了是吧。
嘀嘀网点推销员:对得,那个就非常简单了,师傅。
这里是位于北京南站的一个出租车停车点。嘀嘀公司为了方便出租司机使用其打车软件专门设了个户外网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不停地有司机来询问关于软件的安装和使用问题。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师傅您用这个软件多长时间了?
出租车司机1:5个月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感觉怎么样?
出租车司机1:现在没有它,就有点不习惯。使惯了这个,没有它还真不成。
出租车司机2:我们一个同行全都用这个,说这个特别好。我都落伍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们同行基本上都装了这个?
出租车司机2:我在补办我落伍了,我身边80%、90%都装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大概装了这个之后,一天能多挣块钱没有问题吧。
出租车司机2:还会返现金什么的,还有乘客有奖励。说你这手机,所有的话费都不用你再供了,里面的钱,这点钱就够了。要么然我也办这个,所以我专门办了这么一个号,一般我不爱排队,这一排就是为了办这个。
短短十分钟时间,来问询和安装打车软件的司机不在少数,它们大多数都是初学者。
嘀嘀解说员:不用把它想复杂了,就是收费,乘客打车可以不用现金,这个时候您不用怕有零钱,也不用怕有有假钱,这个非常方便。
据了解,这个网点现在每天都工作24小时。而在现场,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遇到这位被称为抢单王的司机车师傅。
车师傅:是它帮助我改变了命运的。真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改变命运?
车师傅:以前累死累活的拉,你挣不着钱,怎么拉怎么不挣。忙了十多个小时,当给人家投资,自己还挣不到。这油钱一个劲儿的上涨,现在油涨我们也不考虑这个问题了。这个降低了空驶率,准确率了,因为你拉活有准确率了。。。。那会儿我都想不干了,,,现在呢,挣了钱了,身体健康了,完了家人也高兴了,乘客也高兴了,我的车也高兴了。
司机和乘客都在忙着享受打车补贴,而嘀嘀与快的的这场市场争夺战也已经延续数日。从年初到现在,他们背后的大佬,腾讯马化腾和阿里巴巴的马云不断推出补贴新政,很多网友笑称这是马年伊始的二马缠斗。
1月10日,嘀嘀打车宣布,凡使用嘀嘀软件的乘客立减10元、每天3单,司机立奖10元,每天5单。每日免单1万单。1月20日,快的打车宣布:凡是使用快的的乘客奖励10元,每天2单,司机奖励10元,每天5单。每天免单01单。大战进行1个月后,嘀嘀在2月10日悄悄将补贴下调至5元。快的马上宣称,乘客奖励10块,每天2单,司机奖励5块,每天5单。2月17日,嘀嘀打车宣布,奖励从5元重回至10元,并赠送腾讯游戏全民飞机大战的豪华战机。当日下午,快的打车紧急宣布,从18日起升级补贴方案:使用快的打车的乘客每单返现11元,并称“奖励金额永远会比同行高出一元钱。2月18日,嘀嘀打车又出新策,宣布每单随机减免12到20元不等,每天三次,并开启游戏补贴模式,而快的打车也毫不示弱,又将补贴额度调至最低13元,每天2次,满5次得淘宝天猫退货保障卡一张。
市场迅速扩容打车软件面临技术难题
现在,无论是嘀嘀还是快的都不敢单方面取消补贴。嘀嘀前段时间悄悄把补贴从10元降到5元,导致乘客大减。不得不马上出台力度更大的补贴。然而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腾讯,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在打车软件领域的拼杀日益激烈,嘀嘀和快的的用户量,订单量也激增。然而就在大家尽情享受补贴盛宴的时候,软件突然用不了了。司机:这嘀嘀网络好像也不行,就这个点的活(应该)特别多,正好是下班高峰,我估计这个嘀嘀的网被黑客(黑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是吗?还有黑客?
司机:昨天嘀嘀付钱的时候。。。(付不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是不是因为就是抢单的人太多了。
司机:是不是我这个。这个我也没有办法解释。
这一天,杭州的出租司机王志国跑车也并不顺当,两款打车软件状况频频。先是叫车软件间歇性瘫痪无法使用,接着几次遇到乘客无法正常完成支付的状况。
乘客女:被用瘫痪了吗?
司机王志国:也许是策略呢,你刚刚是用快的叫的车吗?
乘客女:嘀嘀,可以付吗?
乘客男:付不了。
乘客女:那你就接着试呗。好像最近嘀嘀都付不成。
这一天,王志国接了两个单子,下车时都由于网络问题无法进行支付。补贴也就打了水漂。随后,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进行了体验。接连两天,非高峰期的上午十点左右,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杭州快的打车总部附近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第一天是网络故障,无法使用。
第一天: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它现在显示是,您附近有上百辆出租车,你看上边一片绿的。我要打车去万塘路28号,确定。发布打车失败。我再来一次,发布打车。。发布失败,再来一次。。又是发布失败。
第二天: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再次尝试,接连叫车几次,累计等待半个小时都没有出租车应答,叫车再次失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多次尝试使用打车软件打车屡试屡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暂时没有司机接单,是否要重新发布打车,我点重新发送。
从2月17日开始,无论是北京还是杭州,无论是嘀嘀还是快的,都出现了软件都无法登录或者正常付款的情况。嘀嘀和快的的技术平台是不是瘫痪了?杭州是快的打车的大本营。2月21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赶到了快的公司进行调查。一上班,快的打车的核心团队就在会议室里临时加开了一个小会。
A:我目前,我今天看了一下数据,发现我们原来拉了最大的后退是审核。它审核今天早上八点半。
B:好,我知道,不用解释。昨天那个订单量有多少?
C:昨天万,这两天订单量很快。
B:服务器扛的住吗?
C:没问题。
快的团队讨论如何解决服务器过量问题
快的团队正在核实订单和服务器的情况。而就在会议期间,一个意外出现了。有位司机找上门来投诉,软件用不了,返现奖励也无法提现。
出租车司机:这个信息怎么会变成福建那边去了?
快的团队服务人员1:是不是你账号在其它地方登陆过。
出租车司机:没有。
快的团队服务人员2:你们到外面,那个接待室去(解决)。
几番沟通后,客服终于送走了这位司机。快的打车核心团队又赶紧开了一次部门主管沟通会。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作为最核心部门的技术部缺席了这个会议。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刚才你们开会的时候,你们技术部门没有人过来,为什么呢?
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因为技术部门大家都在那边加紧地去部署新的服务器改善我们整个的,提升我们的推送效果等等。因为订单量确实增长太快,订单量是翻了十几倍,二十几倍,那本来一天可能是几十万单,现在变成了一天几百万单,无论是我们也好,行业里面其他的产品也好可能都对于这个准备做的都不够。
赵冬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快的和嘀嘀开打返现战以来,使用快的的司机和乘客数量呈几何倍数激增,原来的服务器由于超负荷出现了间歇性故障。技术部门正忙着紧急扩容,扩容之后将不会出现网络瘫痪或支付故障。
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我们新增了大概几百台的服务器。能够接下来的话,应该是每天能够承担一千万单以上的订单。
就在快的公司拼命增加服务器时,同一天,位于北京的竞争对手,嘀嘀公司也正在拼命想解决软件瘫痪问题。
嘀嘀华北区运营主管杨晓亮:因为我们这一次推出这个活动之后,确实大家也看到了力度很大、而且优惠很多,所以说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司机也进来了、乘客也进来了,所以我们的服务器上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是我们之前是想到的。但是没想到这个数据量会这么大。
这个以90后和8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正在这个不算宽敞的办公室里热火朝天地工作。每个人面对着至少一个电脑屏幕。午餐就在电脑前简单解决了。对于嘀嘀突然增加的客户量和订单量,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一切来得有点突然。
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我们整个技术系统并没有准备好,如此多的客户同时涌入的这种状态。我们的服务一直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技术同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四天四夜,整个技术部四天四夜都没有回去,然后把这个问题总算是在这几天稳定下来了。
张晶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嘀嘀公司会对在服务器发生故障的几天内,无法得到支付回馈的乘客给予补贴。
张晶:我们是有记录的,我们会主动在为期15个工作日之内,主动把三百万用户影响优惠补贴回去。
“两马大战出租车”剑指何方
补贴大战还在继续。没人知道这场烧钱游戏什么时候会结束。其实大家都知道,嘀嘀和快的的血拼背后,实际上是腾讯马化腾和阿里巴巴马云的一场争夺战。这二马为什么非要在打车软件市场拼个你死我活?
“两马出租车大战”分析图
前面我们看到,打车软件的烧钱游戏越演越烈。那么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什么要贴钱给乘客和司机?背后的巨大利益究竟在哪里呢?
愈演愈烈的打车大战,腾讯和阿里巴巴两位互联网大佬的豪气注资,换来的是乘客与司机的一片叫好,那么这场烧钱游戏会持续多久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面,返现你们花了多少钱?
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到2月7号,当时是已经花了有4亿人民币了,最近这一段还没有统计。但是每天花出去的钱都在一千万元以上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这种返现到底能坚持多久?
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截止日期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以月还是以年计量。
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那应该是以月为计量单位,不会到年底,不会那么长时间。
快的打车方面称,打车软件对乘客和司机的返现活动持续多久,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竞争对手怎么做,二是快的在移动支付这块蛋糕中拿到既定的份额。而嘀嘀打车也表示对于补贴究竟能够延续多久现在还不好说。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用 腾讯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军:我觉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说是半年,还是一年,还是更长时间。第一个可能是跟这个城市相关,第二个跟这个城市的出租车的供给相关,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可能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时间。
不过,两家公司都坦诚,目前公司尚未进入盈利阶段,一切都还在‘烧钱’。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么目前的盈利模式,靠什么盈利呢?
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我们目前没有盈利模式。
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对,现在还在一个前期市场铺垫或者说开拓一个过程中。
目前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已经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对打车软件进行补贴,那么对于这场大战,他们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支付宝新业务部总经理王丽娟:其实今天这个快的和嘀嘀,以及支付宝跟 腾讯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军:好像大家会说互联网是不是一个烧钱的行为,但是在若干年之后,我们会看到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所以说现在来看,我们很难鉴定嘀嘀打车或快的打车是一个烧钱行为,我更愿意把它成是一个市场的前期的培育。
尽管双方对于未来的盈利有些语焉不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大战其实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抢夺移动支付市场的一个非常冷静的战略决策。截至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2.29亿户,其中,移动支付用户账户超过8亿。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年,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6.7亿笔,金额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预计未来3到5年内,移动支付规模将达到数十万亿。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这个市场其实才被开发了1/4,还有75%左右的一个市场是尚未被开发的,这个是整个移动支付的一个发展潜力。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面前,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以嘀嘀和快的这两款打车软件迅速找到了市场的突破口。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实际上出租车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移动支付的场景,因为首先它的人群比较高端。第二,它的活跃度是非常强的。第三,它最后还得有支付,才能完成整个功能。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全国成千上万、上百万的出租司机成为他们一个流动的广告平台,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打车用户成为他们的活广告,那么在这个过程里,移动支付在短时间内通过一种口碑效应、病毒营销,然后在极大的范围内发展了很多潜在的用户、很多新用户进来。
然而烧钱游戏毕竟是数十亿元的花费,嘀嘀和快的未来将如何赢利呢?专家们认为,未来可以针对地理定位等信息,以广告收入、资讯费、手续费、佣金等形式获取增值收益。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它抢的首先是用户,第二是用户信息。这种地理定位信息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位置定位信息,它精准地能知道客户日常的活动范围。比如你喜欢逛商场、你喜欢喝咖啡,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对你个人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有一个数据的支撑,然后进行精准营销。
半小时观察:
移动支付的蛋糕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谁能最早占据先机,谁就会给自己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舞台。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市场竞争,因为这让我们的生活也正在变得日益便捷。眼下,这场“缠斗”已陷入经济学所说的“囚徒困境”:单独放弃“烧钱”的一方,市场份额会迅速缩减;而持续“烧钱”的一方一旦形成垄断地位后,可以迅速扭亏为盈。当然,一旦双方达成协议,形成“合谋”,这场博弈就能马上以合作收场。马云和马化腾二马何时把酒言欢目前还很难预测。而可以预见的是移动支付正在迅速的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事实上更多的改变已然来临,从点餐,到买火车票,到买服装,移动支付在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乃至我们的生活方式。
(《经济半小时》播出时间周一至周日21:20—21:50)
精彩推荐
回复互动-为网络正能量点赞;
回复了解-中国创业榜样;
回复接收-国内财经要闻;
回复送上-国际财经要闻;
回复带来-各档栏目推荐;
回复听-主播语音;
回复对话-创业导师;
回复分享-创业知识;
回复学习-每天学点经济学;
回复预告-央视财经精彩节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chaoe.com/yxgc/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