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您现在的位置: 网络营销_营销目的 >> 营销手段 >> 正文 >> 正文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编写者应该做什么知

来源:网络营销_营销目的 时间:2023-3-17

教材知识是构成教材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开发是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核心环节。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编写者在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将课程知识视为教材知识,造成开发出来的教材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系统化程度不足以及不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要求,导致职业教育教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质量亟需理清职业教育课程知识与教材知识的关系,探寻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者依据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开发教材知识的有效路径。

一、职业教育课程知识与教材知识的混淆是造成教材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是课程标准中依据课程目标呈现和设置的互动建构的概括性知识体系。在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者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导致了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低下。

(一)二者的混淆造成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职业教育教材知识要具备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与教材面向的职业岗位要求、学生的接受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要求等因素相匹配。由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者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与课程知识混淆,造成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具体体现在:第一,教材知识深度和广度要求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匹配。职业教育教材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的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知识为学生实现由学校向工作过渡服务。在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思想的指导下,教材编写者开发教材知识的过程是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扩充的过程。这一教材知识的开发过程脱离了具体的职业情境,难以体现职业岗位对学生掌握职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第二,教材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匹配。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度不同。在教材知识开发过程中,由于教材编写者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因而教材知识的开发完全依据课程知识进行。这种开发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关照,致使开发出来的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难以符合学生的要求。第三,教材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难以与职业院校教师的需求相匹配。教材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方面教材编写者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后,教材知识的深度难以把握,致使教师无法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知识内容,大大超出了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教材编写者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后,教材编写者难以控制教材知识的广度,致使部分教材知识广度很广,超出授课教师的知识覆盖面,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二)二者的混淆造成教材知识结构零散

结构决定功能,良好的教材知识结构体系能够发挥教材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完善的知识体系。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结构的零散体现在教材知识内部缺乏内在的联系,教材知识缺乏结构化设计。导致教材知识结构零散的重要原因是教材编写者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第一,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导致教材知识类目的混乱。教材编写者在开发教材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分类,这是确保所选取的教材知识能覆盖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经典知识的重要行为。教材知识分类是进行教材结构化设计的重要前提。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后,由于课程标准中并未将课程知识进行科学分类,教材知识的开发也没有知识分类的概念。由此,教材编写者将不同类型知识进行了混淆,导致了教材知识难以进行结构化。第二,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导致教材知识缺乏合理的结构化设计。不同类型的教材知识由于其学习方式不同,应当按照不同知识载体进行结构化设计,如针对理论性较强的教材要以章节为知识载体进行结构化设计。在进行结构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按照理论知识的学习逻辑进行章节设计。针对实践性较强的教材要以项目为载体,按照专业技能的学习逻辑设计教材的章节结构。在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的理念指导下,教材编写者将教材知识统一遵循学科知识逻辑设计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结构,将教材知识以章节为知识载体进行结构化设计。这种做法忽视了不同教材知识的学习规律,导致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第三,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导致教材知识内部缺乏联系。在进行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开发时,职业教育教材章节内部不同小节的知识也要进行优化组合。教材知识中的章节内部的各节知识组成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共同为实现章节目标服务。由于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教材编写者并未对开发出来的教材知识以章节目标为导向进行系统化组合,导致了章节内部各节教材知识之间缺乏有效联系,难以实现章节目标。

(三)二者的混淆造成教材知识缺乏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职业教育教材知识要具备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导致开发出来的教材知识缺乏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第一,职业教育教材语言缺乏功能性。职业教育教材语言是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一种显性表达方式。职业教育教材语言具有功能性,其功能性体现在教材语言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就业。将课程知识扩充为教材知识是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进行扩充的,其语言主要是以高深的学科教材语言为主。学科教材语言表达了高深的学科知识,其目的是将学生引向学术体系。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教材语言应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因此,高深的学科知识与职业教育教材目标难以匹配。第二,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丰富的表达形式增强了教材使用者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导致开发出来的教材知识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这种以文字表达方式为主的教材枯燥乏味,且主要以陈述性的书面语言为主,缺乏口语化的表达。职业教育教材应以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将部分语言进行生活化的表达。因此,将教材知识混淆为课程知识导致教材缺乏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二、职业教育教材知识是对课程知识的再创造

在职业教育课程知识与教材知识混淆思想的指引下,现有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开发过程是课程知识简单扩充的过程,进而造成了现有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存在知识内容深度、广度不足、结构零散等问题。因此,要改变这种混淆思想必须厘清职业教育课程知识与教材知识的关系,明确教材知识开发是在课程知识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

(一)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是教材知识开发的根本依据

1.职业教育教材知识价值取向依赖于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

教材知识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从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阿普尔提出的“谁的知识最有价值”都鲜明地指向了教材知识的价值性。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教材知识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发挥着引领课程知识开发方向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是依据课程目标开发,其蕴含了鲜明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课程知识所蕴含的工具价值是指职业教育课程的就业导向性,体现在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是以具体岗位或岗位群为导向设置的系统性课程知识体系。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的内在价值体现在学生通过获得教材知识能实现精神的自由、理性解放和个体技术技能的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统一于课程知识,二者在课程知识中可以共生共融。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要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其价值取向必然也要遵循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依据课程知识开发教材知识,教材知识的价值取向也要符合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以市场营销专业中的《消费者心理学》课程为例,其工具价值体现在该门课程明确学生学习后要从事销售专员、广告策划等岗位,其内在价值体现在帮助学生提升了根据客户心理进行营销策划的能力。在该门课程的教材开发中,教材知识的开发要同时体现出上述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否则教材知识的开发难以实现课程目标。

2.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内容直接来自于课程知识。

在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开发过程中存在没有依据课程知识来开发,而将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直接呈现在教材上的现象。但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无法直接形成教材知识。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出来的职业知识是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岗位需要的全部职业知识,也是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一方面,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职业能力分析过程中,由于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所需某学科的具体知识不同,很难分析出具体的知识条目。通过对职业能力分析能分析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涉及多门课程的概括性知识,无法将这些知识视为教材知识直接挪至教材。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直接形成教材知识的结果就是学生要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杂乱的知识,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出来的知识是学生未来从事该职业岗位最低要求的知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要求不仅要考虑学生能够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要考虑学生能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要高于职业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就是对职业能力分析的知识结果进行课程化、教学化改造后形成的知识。这些课程知识既符合职业岗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又具备可教性,是教材知识开发的直接来源。

(二)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无法等同于教材知识

1.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和教材知识反映的课程教学内容不同。

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是在特定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等概括性知识的总结。教材知识是课程知识在教材中的具体深化,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两者反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有明显的不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课程知识是对学生“学什么”的规定,教材知识对学生“怎么学”产生重要影响。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知识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知识的条目,并未呈现具体的知识。教材知识通过不同的教材知识结构、教材语言的表达方式等呈现课程知识,能影响到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兴趣。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课程知识主要反映的是“教什么”的课程内容层面,而教材知识反映的是“用什么教”的课程内容层面。课程知识规范了教师教学的总体目标,教材知识呈现具体教学内容。受不同课程思想影响,依据课程知识开发出来的教材知识结构和具体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不同。如在项目课程思想指导下的专业课教材知识开发,教材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主要载体呈现。教材知识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逻辑进行组织。教师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基本教学素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再如受传统的“宽基础,活模块”职业教育课程思想指导下的教材知识开发,教材知识以章节为载体呈现。教材知识按照先理论知识后实践知识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先教学生理论知识后教学生实践知识。

2.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和教材知识的存在样态不同。

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和教材知识由于二者存在的载体不同以及表达意象不同,决定了在职业教育课程中课程知识是以相对静态形式存在,教材知识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第一,课程知识和教材知识存在的载体不同。课程知识是呈现在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总体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根据课程的规范性文件,具有相对固定性,其短时间内难以变动。因此,课程知识在短时间内具有相对固定性。教材知识是呈现在教材中依据课程知识开发的知识体系。为使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相适应,教材知识在开发过程中要随着具体工作内容变化而发生变化。如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正是应对产业转型发展带来的工作内容变化而进行设计的。在活页式教材中,部分教材知识可以根据工作内容的变化而进行变化。另外,在教师教授教材知识的过程中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开发”,从而也会使具体实施的教材知识发生变化。第二,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和教材知识的表达意象不同。课程知识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知识总量的客观意象,表达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这种客观意象并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材知识既陈述了在特定职业情境下适合学生习得以及教师所授具体知识的客观意象,又陈述了与学生生活情境、职业情境以及学生心理特征等相适应的知识的主观意象。教材知识陈述的主观意象体现在教材知识呈现的是在具体境域下学生学习的知识,其在开发过程中教材编写者发挥主观意识考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同时,教材知识也呈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教材编写者根据学生内在心理特征开发教材知识。

3.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和教材知识的开发路径不同。

职业教育课程知识与教材知识的开发路径存在明显的不同:第一,二者开发的依据不同。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开发是直接依据对职业能力的分析。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开发不仅要依据课程知识,而且还要依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逻辑和教师的教学规律。第二,二者开发的具体路径和考虑的因素不同。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的开发要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职业能力分析获得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该拥有的职业能力。然后对职业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后获取职业能力学生应该掌握的职业知识内容,最后对职业知识教学化处理后形成课程知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课程内容“教学化”还要将教材内容“教学化”。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岗位、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教材知识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使教材知识能够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要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研。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组织逻辑顺序要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心理结构顺序相契合,教材知识的选择难易程度不仅要适切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还要适合学生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相契合。另外,由于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在编制和组织教材知识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的问题。就开发路径而言,显然教材知识的开发过程要比课程知识的开发过程要复杂得多。

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者对教材知识开发的路径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知识的开发过程总体上包括选取教材知识、结构化教材知识以及教材知识语言表达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合理选取职业教育教材知识

1.合理选取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应遵循价值标准。

教材知识的价值标准为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选取提供了根本性的方向性指引。因此,在选取教材知识前要明确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开发的价值标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选取的价值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取的教材知识要遵循准确性原则。准确性是对职业教育教材知识最根本的要求。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准确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材知识必须是经过科学或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知识,另一方面教材知识要符合国家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基本要求,保证教材知识的政治正确性。第二,选取的教材知识要具备实用性。职业教育教材是面向具体实践的教材,必须保障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实用性。教材知识的开发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习得教材知识后才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使用。第三,选取教材知识要内涵人本性原则。人本主义教材观认为教材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知觉。教材知识价值本身含有“人的尺度”,教材知识的选取要以“人的尺度”为基本价值标准。因此,教材知识内容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其深度和广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

2.职业教育教材知识选取的路径。

职业教育教材知识遵循上述价值标准进行选取,其具体的选取路径如下:第一,依据准确性原则罗列教材知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主要来源于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在依据课程知识开发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应对照课程知识的要求从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中选取教材知识。在选取的过程中邀请学科理论专家、在生产一线工作的企业专家以及专业课教师对罗列的知识进行审核评测,确保罗列出来的知识具有准确性。第二,依据人本性原则筛选教材知识。在确保教材知识的准确性基础上,教材知识的开发还要充分考虑作为教材知识学习主体的学生需要。教材知识的选取要充分考虑教材知识面向对象的学历层次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在选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层次定位,明确教材知识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层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要求选取知识。另一方面要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选取知识之前,要充分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接受度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各种知识的数量。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选取要建立在学生对知识接受度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知识的难度落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外,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选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数量的无限性,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课时数中获得足够的教材知识。第三,依据实用性原则选取教材知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选取应在课程知识规定的范围中,从具体的职业情境中选取以确保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实用性。由于不同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同样职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不同,要区分不同专业课程对应职业岗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以高职《网络营销》和《市场营销学》教材为例,这两本教材都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市场营销学基本知识,但不同的是,相对《网络营销》教材而言,《市场营销学》教材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所学习掌握的市场营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高。因此,在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选取时要充分解析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充分关照不同职业岗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二)结构化职业教育教材知识

1.将选取的职业教育教材知识进行科学分类。

教材编写者在开发教材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分类,这是明确学生掌握各类不同知识、构建结构化教材知识体系的前提。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种类,如波兰尼根据知识的表达形态将知识的种类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前者是指可用书面文字、图片、表格或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的知识;后者是指不能用语言文字所阐述的知识。柏拉图根据知识的属性将知识分为理性、理智、信念和表象等四类知识。马克卢普根据知识的效用将知识分为实用知识、学术知识、精神知识、消遣知识以及不需要的知识。由于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职业教育教材知识服务学生的职业实践。因此,我们根据具体职业活动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类型的要求,将职业教育教材知识依据知识的抽象程度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经验知识三种不同类别的知识。其中,职业教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指的是告诉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这样做”的知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实践知识指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的标准化知识,实践知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标准化地完成工作任务。经验知识指的是在实际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非显性化、非标准化的的知识,需要企业专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总结和概括。

2.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结构化的路径。

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结构化过程是不同类型教材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相互联结形成教材知识体系的过程。实现由课程知识零散的知识结构向教材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结构转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促进学生学习与记忆,是教材知识开发的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结构化设计遵循的基本逻辑是职业逻辑。其中,职业逻辑指的是专业课教材与对应职业岗位产生的关联模式体现职业性的程度。首先,为使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材结构契合职业逻辑,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者应分析职业岗位中各工作领域之间的逻辑。有的职业岗位中的工作领域是以线性逻辑为主,这类岗位所对应的教材应当以线性逻辑组织各章之间的知识。以《中餐服务》教材为例,中餐服务课程对应的是中餐服务岗位。中餐服务岗位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可从总体上分为餐前服务、席中服务和餐后服务等三大工作领域。在该教材编写的时候,按照工作流程的前后顺序组织章节。有的职业岗位是并列逻辑为主,这类岗位所对应的教材应当以并列式逻辑组织各章节知识。以《网络营销》教材为例,根据网络营销对应的网络营销相关岗位可以按照并列式逻辑将其工作内容划分为软文营销、策划、广告设计、网站建设等几大工作领域。在该教材编写时将按照并列逻辑,将这几大工作领域作为章节主题。其次,要按照工作领域内部的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各节之间的小章节。其方法与各章组织的方法一样。再次,对于工作任务内部各节课的组织结构化设计。各个单元内部以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为导向,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将不同类型的职业知识进行优化组合。每节课内部各类教材知识应遵循“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实践知识或经验知识”的结构模式进行组织。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是完成工作任务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的前提。专业实践知识或经验知识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的逻辑进行组织。

(三)优化职业教育教材语言

教材语言是教材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是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开发的重要内容。开发教材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职业教育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提高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为使教材知识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对课程知识需要用图、文、表等形式进行转化和表达。

1.职业教育教材语言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优秀的职业教育教材语言要具备可读性和可教性,为此,职业教育教材语言的开发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职业教育教材语言要具有准确性。教材语言的准确性是教材语言开发的前提。首先,教材编写者开发教材语言时要保证字、词、句要准确,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教材知识要表达的内涵。其次,要保证图和表的格式具有规范性,符合基本的图、表语言规范。再次,教材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所用的字、词、句、图、表等能体现出职业岗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规范化要求。第二,职业教育教材语言要简洁流畅。繁杂的职业教育教材知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在明确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职业教育教材语言必须要做到删繁就简。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性,保证学生读起来流畅舒服。第三,职业教育教材语言要具有生动性。职业教育教材面向的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低,学习动力不足。教材中单调的文字语言容易让学生感到疲累,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职业教育教材要尽可能使用活泼和形象化的语言,增加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增加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职业教育教材语言的开发路径。

职业教育教材语言的开发要在关照上述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以下路径进行开发。

第一,要充分解析职业教育教材知识。解析教材知识的目的是明确教材知识的表达方式。经过选取的教材知识尚未考虑其表达问题,若直接挪至教材中会造成教材语言缺乏可读性。因此,在对其进行表达之前要解析教材知识。充分解析教材知识就是要对前述已经选取出来的教材知识进行逐条解析,解析教材知识主要包括解析教材知识可能选择的文字、图片以及表格的表达形式。在解析的过程中,一方面教材编写者要根据教材知识面向的对象、知识的性质、职业岗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其可能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不定期地咨询学科专家、企业专家、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确定教材知识表达方式的准确性。以《市场营销学》教材中的市场营销概念的知识点为例,通过对教材知识面向对象、性质以及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后,发现该知识点难以运用图、表等形式表达出其具体的内涵,因此,在实际表达的过程中只能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再以《机械加工检测技术》中等卡钳检测技术知识点的表达为例,鉴于学生学习以及职业岗位的需要,该知识点应以文字表达为主介绍,以卡钳实物图片的形式表达运用卡钳进行检测的过程。

第二,以文字、图和表等形式表达教材知识。解析的教材知识只是明确了教材知识可能的表达方式,并未阐明教材知识应当采取具体的表达方式。在遵循准确性、简洁性和生动性原则的基础上,教材编写者要对解析后的教材知识运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较以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表达完善。教材编写者在将教材知识进行表达后,要召开教材咨询会听取学科专家、企业专家以及学生代表对教材的看法,从而确保增加或变换表达方式后的教材知识不改变其原意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以《税收基础》教材中的税收特征的知识点为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点。其表达方式有单纯的文字叙述的方式、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文字和案例结合的方式以及文字和图片和案例结合的方式等四种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表达相对更生动、形象,可读性较强且知识的内涵不变。因此,在实际表达该知识点时可以先用文字阐述一个特点,然后在文字后配表达税收特点的漫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luoyingxiaoa.com/yxsd/12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