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指引的信息化征程
近20年前,在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北京中关村,一块巨大的广告牌矗立起来,“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米”。二十年后,中国人已然走完了这“米”,国家的信息化战略也已踏上了一场无休止的征程,长路漫漫,虽未有尽头,但始终有方向——互联网将始终为其指引。中国是这样,世界亦然。
1、日本,着眼于普及(universal)、面向用户(user-oriented)以及独特性(unique)
“e”时代是信息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发展的时期,属于硬件发展期,以技术为导向。二十世纪末,众多国家都推出了旨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国力的电子兴国战略,例如我们的邻国日本的e-Japan战略。与“e”时代不同,“u”是以用户为导向,在“e”时代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升级网络,完成从“硬”到“软”的过渡。
“u”源于拉丁语ubiquitous一词,译为“普遍存在的,无所不在的”。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村上辉康曾说:“e”时代的特点是数字化,其网络服务是被动的,它需要人找网络;而“u”时代的特点是网络无时无刻、随处随地在身边,其网络服务是主动的,是网络找人,它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的无障碍对话。
年,为快速形成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日本制定颁布了“IT基本法”,奠定了IT政策的法律基础。其后,IT战略本部提出了“e-Japan战略”,计划至年全日本建成万家庭宽带上网及万家庭超宽带(30Mbps~Mbps)上网环境,使日本在5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e-Japan”的提出与推行,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使国民能够充分、方便地使用信息网络;通过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年,日本提前完成“e-Japan”战略目标。之后,日本总务省于年5月又正式提出了以发展ubiquitous社会为目标的“u-Japan”构想,计划创造一个“u”的上网环境:网络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连接网络环境,使所有的日本人,包括儿童和残疾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同时,“u”理念还被细化为普及(universal)、面向用户(user-oriented)以及独特性(unique)三个方面,其中“普及”是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达到人们之间的紧密沟通,旨在通过“u”的网络社会创建一个新的信息社会。
“u-Japan”战略实施过程中虽受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年,日本又紧接着提出“i-Japan”战略,继续实施对“u-Japan”战略核心领域的建设。由此看出,日本信息化战略紧随互联网发展变化,以求始终结合互联网这个有力臂膀,带动起全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chaoe.com/yxgn/5093.html